在生活中,很多人都不知道关于工作方法的成语(每日成语——以火救火)是什么意思,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,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工作方法的成语(每日成语——以火救火)相关的一些知识,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!
关于工作方法的成语(每日成语——以火救火)
(相关资料图)
01
—
以火救火
【拼音】yǐ huǒ jiù huǒ
【解释】用火来救火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
【出处】《庄子·人世间》: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顺始无穷,若殆以不信厚言,必死于暴人之前矣!
释义:这样做就像是用火救火,用水救水,可以称之为错上加错。有了依顺他的开始,以后顺从他的旨意便会没完没了,假如你未能取信便深深进言,那么一定会死在这位暴君面前。
【近义词】以煎止燔 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 扬汤止沸 引足救经 南辕北辙 饮鸩止渴 火上浇油 披麻救火 把薪助火
【反义词】釜底抽薪 拔本塞源 根除祸患 雪中送炭 以水救火
【造句】以火救火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,我们要静下心来,重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02
—
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孔子是当时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,在当时非常有名望。孔子弟子三千,还有七十二贤人。孔子经常与弟子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和思想交流。
其中,有一天,弟子颜回拜见孔子,请求老师同意他出远门。孔子问颜回:“要去哪里?”颜回说:“打算去卫国”。卫国曾经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,如今颜回想去,孔子就又问:“去卫国干什么呢?”颜回便细细说起自己去卫国的缘由。原来,他听说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,办事专断,理政草率却不知反省自察,随意役使百姓,许多人因此丧命,导致死人到处都是,数不胜数,就像大泽中的草芥一样,使百姓没有能够安身立命之所。而孔子曾教导他,仁人志士不能待在治理有方的国家,应该去有麻烦的国家,就好像医生要多救病人一样。他谨记孔子教诲,所以愿意前往卫国,思考治国之策,帮助卫国走上正道。
孔子听完颜回的回答,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,训斥了他一番。他说,“颜回啊,你恐怕一去卫国就会被杀!你要知道,推行大的道义是不宜掺加杂事的,杂乱了就会事绪繁多,事绪繁多就会心生扰乱,心生扰乱就会产生忧患,忧患多了也就自身难保,更何况拯救国家。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,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。如今你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,哪有闲工夫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?”
孔子一口气说了一堆道理,批评了颜回的轻重不分和不自量力后,他继续借题发挥,说起了名声和智慧的害处来。他说,道德败坏往往是为了追求名声,而展现智慧则为了争辩是非。其实,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,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。二者都像凶器,不宜提倡和推行于世。也许在孔子看来,颜回想去卫国献策,是自以为是,是相悖于大道的。
接着,孔子分析了颜回去卫国后的后果。他说,一个人就算德行纯厚诚实笃守,也未必能和需要沟通的对象声气相通,一个人就算不争名声,也未必能得到广泛的理解。如果硬向暴君解说仁义和规范的道理,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,这不是害人吗?害人也会被人害。他告诫颜回,要是去卫国这么做,怕是不会有好下场。为了让颜回明白其中玄机,孔子又假设卫国国君喜好贤能,那么他身边肯定有不少足智多谋之人,也就用不着颜回去帮忙。再说,颜回就算到了卫国,也是不能向卫国国君进言的,否则一定会引起争辩。而一旦争辩,颜回就得装作面色平和,表述便难以从容,曲眉折腰的同时,内心就会逐渐认同卫国国君的作为。结果呢,就像是用火救火,用水救水,事与愿违,错上加错。而有了依顺的开始,以后便会没完没了,假如没能取信便进言,一定会死于其手。
颜回原本想发挥才智,却被孔子奚落,他自以为的“义举”,孔子则认为很可能会变成“以火救火”。这其中异于常人的判断和环环相扣的论理,实际上表达的是庄子对世事人情的看法,是他阐述自己观点的载体。